片碱的生产工艺主要有间歇法锅式蒸煮和连续法膜式(升膜、降膜)蒸发。锅式蒸煮法已应用多年,工艺简单可靠,设备维修方便,热利用效率较高,产品质量稳定,不存在产量调整问题,但由于是间歇操作,所以生产能力低,而且设备笨重,不便于实现自动化。随着含盐量很低的离子膜法烧碱产量的增加,连续生产将更加方便,很多企业在考虑改造原有工艺。
膜式蒸发器有可连续运行、自动化程度高等较明显的优势,但温度高达450℃的熔盐系统的安全、高温条件下转动设备的维修、次氯酸盐对设备的腐蚀等问题较为突出。
片碱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般是采用间歇法锅式蒸煮工艺制得合格的熔融碱,将该熔融碱送至溶碱高位槽(槽底部可用烧煤、烧油或烧其它可燃气体进行保温,槽内 液面可用行程开关或溢流装置控制),再将其自高位槽经调节流量加入片碱机下部的弧形碱槽。采用模式蒸发工艺生产的合格熔融碱通过成品分离器的液封装置自流进入 弧形槽。片碱机的冷却滚筒表面开有燕尾槽,滚筒下部浸如入弧形碱槽中深度为20-25mm。弧形碱槽靠提升装置保持在所需的位置上或停车时能倒尽槽内熔融碱。滚筒以 1.5-3.0r/min的速度缓慢转动。冷却水由滚筒轴承一端的中心引入,从水管上的喷嘴喷出,喷淋冷却滚筒的内表面,之后从另一端轴承的中心引出。冷却水的出口管与水 喷射泵连接,形成一定真空,使冷却水能及时排出,保证充分利用冷却滚筒的换热面积。通过调整滚筒的转速与滚筒浸入弧形槽的深度来调节片碱厚度(通常控制在 0.8~1.5mm)。随着滚筒的旋转,滚筒外表面凝结的碱层不断被刮刀铲下,即得到
片碱。